2025年11月13日,商学院“融·商”生涯规划辅导员工作室联合“商悦心屿”心理工作站,在MBA教育中心A20活动室举办辅导员心理辅导专业技能培训。本次培训特邀国家心理治疗师刘卓然老师,以“高校对话 赋能成长——高校辅导员的焦点解决工具箱”为主题,为商学院全体辅导员带来了一场内容丰富、实操性强的专业培训。培训由商学院党委副书记杨中英主持。

在热身活动中,与会辅导员被分为“大咖组”与“小白组”,双方就焦点解决进行了三轮问答,现场氛围温馨且活跃。轻松的热身环节结束后,刘老师通过理论讲解、实操演练和案例分析结合的方式,系统性地介绍了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的工作原则、思维方式与核心工具,接着刘老师带领全体辅导员开展了两项有趣的实践演练活动。

活动一:寻找原因vs探索目标——体验两种不同的对话方式
辅导员们分成4人小组开展互动,小组里两人分别运用“问题探究”与“焦点解决”两种对话方式进行模拟情景演练,2人作为观察员,细致记录对话过程、发现问题并及时总结。通过不同对话方式的演练,刘老师引导辅导员们从“寻找原因”的问题导向思维,转向“探讨目标”的解决导向思维。她提出“讨论问题会带来更多的问题,而讨论方案会带来更多的方案”,辅导员们直观体验了不同对话方式带来的显著差异,初步了解了焦点解决技术的奇妙效果。

活动二:SFBT的核心工具——学习焦点解决的七大核心工具
在这个活动中,刘卓然老师为辅导员们介绍了焦点解决中最具实操性的七大“工具箱”:量尺问句、应对问句、结果问句、关系问句、例外问句、奇迹问句、赞美问句,她讲解每个工具的技术要领与使用情境,然后辅导员们通过阅读理解经典咨询案例文本,逐一认识七大工具。

最后,结合自身人工智能专业背景,刘卓然老师还分享了AI介入心理的三个主要形式:由大语言模型(例如ChatGPT)驱动的智能对话系统、数字化治疗平台、虚拟辅导与数字代替疗法系统。刘老师指出,AI可以在预筛查与危机识别、CTB程序化干预、辅助治疗师进度追踪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但当前AI技术在心理服务领域的应用仍存在其固有的局限性,例如共情能力有限、存在数据隐私与信息安全风险、因算法偏差导致误判等。刘老师强调,拥抱技术不等于盲目依赖,提醒广大辅导员及从业者在使用AI工具时必须保持清醒的认知,始终将伦理规范与来访者的福祉置于首位。

本次专题培训通过系统化理论讲解、情境化实操演练与案例化工具分析,有效提升了商学院辅导员团队的心理辅导专业素养与实战应对能力,进一步拓宽了人工智能背景下开展心理咨询工作的思路。中财商学院将持续开展辅导员心理辅导专业技能培训,邀请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专家举办讲座,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实践,提升辅导员队伍的专业水平,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支持能力。
撰稿:王雨楠
审核:徐先梅 杨中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