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3年中央财经大学对口支援新疆财经大学正式纳入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以来,商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号召,从政治高度和全局角度出发,先后选派多位教师援疆支教。2020年10月,王生辉同志作为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奔赴新疆财经大学开启援疆征程。三年来,他克服疫情所带来的各种困难,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甘于奉献,竭力推动新疆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科研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今年七月,王生辉同志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评为“第十批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优秀援疆干部人才”,并获得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颁发的记功证书和奖章。
王生辉同志在援疆期间获得的荣誉
一、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履职尽责,不断提升受援学院科研能力和水平
“组织派我来援疆,我就要踏踏实实地完成组织交待的任务,不辜负组织的期望”。这是王生辉同志在援疆过程中一直坚守的信念。
来到新疆财经大学后,王生辉同志担任国际经贸学院分管科研工作的副院长。他深入基层积极开展调研,倾听教职工心声,找准学院科研工作的难点和痛点,结合国际经贸学院实际,吸收、借鉴其他高校的经验和做法,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的措施和办法。
在注重教师整体科研能力提升的同时,王生辉同志也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他与学院主要领导共同制定了“一对一”青年教师指导计划:由学院具有教授职称及博士学位的副教授担任指导教师,与青年教师建立“一对一”的师徒制关系,打造科研团队,在课题申报、论文写作等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为深入推进这一指导计划,王生辉同志与我校商学院积极沟通,选派三位科研能力强、富有奉献精神的专家担任指导教师,与新疆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三位青年教师跨校结对子,针对青年教师在科学研究、高水平论文写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此外,在商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由商学院派出专家赴国际经贸学院先后开展两期“量化研究能力提升专项培训”,有效推动了国际经贸学院师生量化研究能力的提升。
三年间,王生辉同志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围绕受援单位和外语相关主题以及高水平论文写作技巧等主题,先后邀请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举办线上、线下学术讲座40余场,促成新疆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与我校国贸学院于2022年7月共同主办了“‘一带一路’与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学术论坛”。
针对受援单位教师在课题申报上遇到的难题,王生辉同志积极联系、邀请我校和其他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围绕教师的课题申报、特别是国家级课题申报在课题选题、论证等环节反复多次进行指导,有效提高了课题申报的成功率。
二、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学院间交流与合作
“作为援疆干部,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是我的职责所在”。王生辉同志结合实际需求,积极牵针引线,推动受援单位与我校相关单位的合作。在我校商学院、国贸学院和外国语学院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先后签署了《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对口援建新疆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合作协议》《中央财经大学国贸学院对口援建新疆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合作协议》《中央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对口援建新疆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合作协议》等框架协议,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
新疆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在2022年新设商务英语专业并于同年开始招生。由于是新设专业,老师们有着到其他学校学习、观摩相关课程授课情况的迫切愿望。王生辉同志得知这一情况后,积极与我校外国语学院联系,获得了外国语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为前来进修的老师进行了精心安排。
一次调研中,王生辉同志了解到喀什地区麦盖提县波斯喀木村小学的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读物有着强烈需求。调研返回后,他与我校商学院密切沟通,促成商学院党委与新疆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党委共同以“文化润疆、爱心暖疆”为主题,购买了价值约1.5万元的儿童读物和学习用品,向波斯喀木村小学进行了捐赠。
三、牢记教师使命,认真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教书育人是我的使命”。这简单的话语却是王生辉同志作为教师最质朴的教书育人初心。在援疆期间,王生辉同志先后承担了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等不同层次的授课任务。特别是在2021年春季学期,当得知本科生《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排课出现的困难,他知难而上、勇于担当,主动承担起五个课堂的教学任务。在授课之外,他还积极开展“三进两联一交友”,进班级、进宿舍、进食堂,与学生深入交往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王老师为人亲和,他的课堂生动幽默,我们都喜欢选他的课程”。王生辉同志深受当地学生们喜爱,大家纷纷表示能在王老师的课程上受益很多。
王生辉同志工作照
商学院党委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对西部地区的对口支援工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教师人员紧缺的情况下仍陆续选派优秀教师进行对口支援,与西部地区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深入交流,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双一流”建设的深入推进以及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发展贡献力量。
撰稿:王生辉 窦宗玥
审稿:李跃新 杨中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