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召开2025年秋季学期思政工作会议暨教师思想动态调研座谈会

更新时间:2025-09-26    点击次数:


2025年9月24日,商学院于主教615会议室召开2025年秋季学期思政工作会议暨教师思想动态调研座谈会。会议由学院党委副书记杨中英主持。



会上,安贺新老师围绕文化自信率先发言。她指出,企业特别是旅游业应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传播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并以民俗文化为例,具体阐释了如何发掘旅游文化亮点。她强调,高校在培养高级管理人才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实现个人价值。


王俊杰老师关注到当前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与以往存在差距,建议教师加强兴趣引导,增进师生沟通。针对本科生,他强调要家校联动,形成育人合力;对于硕士生,则应提供更多专业指导和心理支持。


孙鲁平老师结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指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已成为必然趋势,高校已在学科建设中作出积极响应。她强调,在AI广泛应用的背景下,一线教师需实现从“经师”到“人师”的转型,引导学生合理使用人工智能,提升综合能力,避免过度依赖,同时规范学生在论文写作中使用AI的行为。


嵇月婷老师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谈到,教育工作者应把历史记忆转化为育人资源。她认为,当前部分学生缺乏意义感与社会责任感,教师应在课程思政中融入抗战历史与英雄故事,着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


陈京川老师提出,面对教育强国使命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教师应成为“主动适应者”“积极创新者”和“价值守护者”。要坚守立德树人初心,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学科教学,提升“技术+教育”融合能力,同时始终秉持人文关怀的教育本色。


孔伟明老师围绕南南合作的新趋势展开交流,指出南南合作是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技术合作,中国以“共建者”身份推动平等合作,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他建议通过课堂案例教学、搭建实践平台、提升学生媒介素养等方式,引导学生勇担时代使命。


赵铁柏老师指出,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商业生态,商科教育必须与时俱进。AI从“教”(智能内容生成)、“学”(个性化学习)、“管”(智能招生)、“研”(大数据分析)四个维度全面赋能商科教育体系。


翟悦老师结合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分享感悟,认为阅兵展现了国家实力与维护和平的决心。她强调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深刻理解抗战精神的时代意义,并呼吁高校教师立足本职岗位,将历史感悟转化为育人实践。


齐岩老师认为,2025北京文化论坛提出的“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主题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引导学生运用Python解码甲骨文、通过算法编创古典曲目等,以科技手段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其“活起来”“火起来”。


刘柏江老师强调,“坚持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行政教师也应将其内化于管理服务之中。结合抗战胜利80周年,他表达了内心的震撼与自豪,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给特岗教师的重要回信精神,号召全体教师坚守立德树人初心,持续学习进步,为实现强国梦贡献力量。


杨中英老师在总结中指出,与会教师围绕文化、科技与经济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尤其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方面碰撞出思想火花。大家聚焦增强文化自信、加强人文关怀、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健康人格和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等关键议题,交流深入,成效显著,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撰稿:龚莉云

审核:李跃新 杨中英